close
文旦柚(英文:Pomelo)

臺灣柚類栽培甚早,依據1694年台灣府志記載:「柚(實大而皮厚,熟皮黃,其瓣有紅有白,味有甘有酸,人以供佛)」,可知台灣早期已種植有紅肉及白肉之柚。自1701年開始,陸續由中國華南、東南亞、及其他地區引入柚類品種,同時也有台灣自生品種。於1924年台灣農家便覽記載,當時台灣柚類品種已有「文旦、斗柚、時柚、早柚、晚柚、石頭柚、蜜柚及白肉柚」等品種,至1932年台灣柚類又添加了「麻豆白柚、晚白柚」等品種。1944年再增加「盤谷文旦(Kao Pan)、七星文旦(Kao Phuang)、紅文旦(最初本品種稱為「麻豆紅柚」)、谷川文旦」等品種。近年又自東南亞等地引進,亦有由美國引進之Chandler、Webber shaddock與Oroblanco(白金柚)等品種,由此可知台灣柚類繁多。
- 麻豆文旦
- 由來:1701年由福建漳州引入,1850年由郭藥(別號庭輝)分苗於麻豆鎮種植,其後擴及全鎮而成為麻豆名產,當文旦揚名後始稱「麻豆文旦」。
果狀:圓錐形或洋梨形,果皮淡黃綠色,絨層白色或淡粉紅色,果肉淡黃白色或淡粉紅色,柔軟多汁,種子無或少,果橫徑約10.0-12.8㎝,果高約11.0-13.8㎝,糖度約11Brix,酸度0.45%,果重約400-900公克。
- 產期:9月初。
- 麻豆白柚
由來:約於1826年,由麻豆鎮麻口里,陳丁通種植1棵白柚苗偶發實生變異,1904年同里陳自西,向其分苗1棵栽植,其後由陳自西分苗推廣而成為麻豆名產,1927年始稱為「麻豆白柚」。- 果狀:扁球形或短球形,果頂平,果基圓,果皮淡黃色,貯藏後呈濃黃色皮稍平滑,果肉白色,柔軟多汁,種子數約13-147粒或有時無子,果橫徑約14.0-19.6㎝,果高約12.7-16.3㎝,糖度約9-13Brix,酸度0.5-0.7%,果重約1,000-2,400公克。
- 產期:10-11月。
- 麻豆紅柚
- 原產麻豆鎮安業庄,果皮油胞粗,早期已稱為「麻豆紅柚」,雖有時亦稱為「紅文旦」,但易與細油胞之「紅文旦」品種相混稱。
- 果狀:洋梨形,果頂部稍突出,果肩大,果梗部果皮隆起,成熟果皮呈黃綠至淡黃色,油胞顯著隆起,有粗糙感,貯藏後呈濃黃色,絨層為粉紅色,果肉鮮紅色柔軟多汁,砂囊紅色稍短大先端淡色,種子數可達135粒或無子,果橫徑約11.8-15.1㎝,果高約12.6-20.0㎝,果重約800-1,320公克,糖度約8-11Brix,酸度 0.39-0.61%,貯藏後品質更佳。
- 產期:10-11月。
- 紅文旦
- 由來:1938年記載日名為「赤文旦」,1951年楊氏譯為「紅文旦」。
果狀:短洋梨形,果頂稍寬平,果梗部狹小,成熟果皮光滑呈黃綠色,或淡黃色,其向陽面常呈暗紫色,其後隨果實生長而消失呈綠色,果皮油胞細且密生。果肉鮮紅色柔軟多汁,砂囊全部紅色,糖度約8-10Brix,酸度0.38-0.55%,種子數約90粒或無子,果橫徑約10.0-15.7㎝,果高約10.6-16.4㎝,果皮較薄約0.8-1.8㎝,果重約400-1,360公克。
- 產期:10月。
- 斗柚
- 由來:又名烏葉柚,華南引入,1924年記載主要產地為西螺、新埔與竹東,目前亦以新埔鎮栽培為最多。
- 果狀:卵球形或為長球形,果橫徑約16.8-18.6㎝,果高約17.0-18.6㎝,果皮稍粗,黃色,絨層為粉紅色,果肉濃紅色,果汁稍少,糖度9-10Brix,酸度0.3-0.5%,種子數約77-125粒,採收貯藏後,風味尤佳,果重約1,720-2,200公克。
- 產期:11-12月。
- 西施柚
- 由來:約於1985年由泰國引入,適合南部平地種植,在燕巢鄉等地有栽培。
- 果狀:扁球形,果橫徑約14.6-17.5㎝,果高約為12.2-15.9㎝,果面光滑,淡黃綠色,絨層為粉紅色,果肉淡粉紅色或粉紅色,甘味強,沙囊表面光亮,種子數為90-150粒左右,糖度約10-15Brix,酸度0.4-0.6%,果重約800-1,200公克。
- 產期:10-11月。
- 泰國蜜柚
- 由來:1985年由泰國引入,適合南部平地種植,在燕巢鄉等地有栽培。
- 果狀:短球形或球形,果橫徑約為15.2-17.5㎝,果高約為14.3-15.4㎝,甘味強,果面光滑,淡黃綠色,絨層為白色,果肉白色,種子數達60-110粒左右,糖度9-12Brix,酸度0.4-0.5%,果重約1,330-1,940公克。
- 產期:10-11月。
- 蜜柚
- 由來:由中國華南引入,目前在東山鄉及水里鄉等地有栽培。
- 果狀:短球形或卵球形,果橫徑約為11.8-13.8㎝,果高約為11.8-13.6㎝,果面光滑,淡黃綠色至黃色,絨層為粉紅色近果皮較淡色,果肉紅色,果肉中心紅色較淡,種子數達 40-170粒左右,糖度9-11Brix,酸度0.4-0.5%,果重約490-1,040公克。
- 產期:9月。
- 盤谷文旦
由來:1926年由農試所嘉義分所自泰國曼谷引入,其他由台北帝國大學田中博士,高雄農試場鳥居技師等引入,目前在田中鎮及水里鄉有栽培。果狀:扁球形或短球形,果橫徑約13.5-15.0㎝,果高約12.0-13.5㎝,果皮淡黃色光滑,油胞無色,果肉淡灰白黃色,沙囊細長,呈角壔狀,排列整齊,囊皮厚,白色半透明。原產泰國,無子,本省栽培種子常達100粒以上。糖度9-10Brix,酸度0.4-0.5%,果重約980-1,230公克。
- 產期:10-11月。
- 晚白柚
- 由來:1920年由士林園藝試驗分所島田彌市技師,自馬來半島新加坡引入,果肉似白柚且晚生,1926年命名為「晚白柚」,目前在新化鎮有種植。
- 果狀:球形或短球形,果頂豐圓,果橫徑約17.5-20.5㎝,果高約15.5-18.5㎝,果皮平滑淡黃綠色,皮厚2-3㎝。絨層白色。果肉白色稍具青色。果肉柔軟多汁有香氣,甘酸適和風味稍強。種子數達83-100粒左右,糖度9-11Brix,酸度0.5-0.6%,果重約1,560-2,480公克。
- 產期:12-1月。
- 汶萊紅柚
- 由來:1990年由汶萊引入,果肉紅色,故名「汶萊紅柚」,目前在林內鄉有栽培。
- 果狀:倒卵形,果頂平,果橫徑約15.5-20.0㎝,果高約16.0-19.8㎝,果皮黃綠色,皮厚1.3-2.0㎝,絨層粉紅色,果肉紅色柔軟多汁。種子數達80-110粒左右,糖度9-10Brix,酸度0.4-0.5%,果重約1,500-2,400公克。
- 產期:10-11月。
- 琯溪蜜柚
- 由來:1974年自東南亞引入,在永靖鄉及竹崎鄉有種植。
- 果狀:果實最大,短球形或闊圓錐形,果頂廣平。大果橫徑約22.0-24.0㎝,果高約20.0-22.0㎝,皮厚2-3㎝,果皮淡黃綠色,油胞香氣濃郁。果肉黃白色,砂曩基部有紅暈,果肉柔嫩多汁,味甜芳香。種子無或少,糖度9-12Brix,酸度0.4-0.5%,果重約3-4Kg。
- 產期:10-11月。
- 樟柚
- 由來:1927年日人島田彌市技師記載:「樟柚為台灣實生品種之推想」,目前在麻豆鎮安業庄有栽培。
- 果狀:長球形或卵球形,果頂圓,果橫徑約15.0-16.8㎝,果高約16.0-17.8㎝,果皮黃綠色,絨層粉紅色,果肉紅色柔軟品質尚佳。種子數達80-110粒左右,糖度9-10Brix,酸度0.4-0.5%,果重約1,140-1,570公克。
- 產期:10-11月。
- 白金柚
由來:自美國引入,英名Oroblanco,為R.K. Soost and J.W. Cameron在美國加州大學,以無酸文旦和葡萄柚雜交育成。目前在竹崎鄉、白河鎮等地有栽培- 果狀:扁球形,果實較小,無籽,果橫徑約7.8-12.㎝,果高約9.6-14.0㎝,皮稍厚,果色黃綠色,果肉白色柔軟,果汁率稍低,糖度8-10Brix,酸度0.8-0.9%,平均果重約370-790公克。
- 產期:11-12月。
名稱 | 熱量 | 水分 | 蛋白質 | 脂肪 | 碳水化合物 | 膳食纖維 | 灰分 | 菸鹼素 |
(kcal) | (g) | (g) | (g) | (g) | (g) | (g) | (mg) | |
白柚 | 37 | 90 | 0.6 | 0.2 | 9.2 | 1.2 | 0.4 | 0.3 |
文旦 | 32 | 91 | 0.7 | 0.2 | 7.7 | 1 | 0.4 | 0.3 |
名稱 | 維生素A | 維生素B1 | 維生素B2 | 維生素B6 | 維生素C | 鈉 | 鉀 | 鈣 | 鎂 | 磷 | 鐵 | 鋅 |
(RE) | (mg) | (mg) | (mg) | (mg) | (mg) | (mg) | (mg) | (mg) | (mg) | (mg) | (mg) | |
白柚 | 0 | 0 | 0.03 | 0 | 52 | 14 | 140 | 11 | 7 | 18 | 0.1 | 0.1 |
文旦 | 0 | 0.02 | 0.02 | 0.03 | 32 | 2 | 110 | 11 | 7 | 18 | 0.1 | 0.1 |
水果 / 月份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
文旦柚(Shaddock,Pomelos) | ||||||||||||
紅文旦 | ||||||||||||
盤谷文旦 樟柚、西施柚 紅柚 汶萊江柚 | ||||||||||||
白金柚(Oroblanco) 斗柚(Citrus-Tou Pomelos) | ||||||||||||
晚白柚 | ||||||||||||
蜜柚 | ||||||||||||
琯溪蜜柚 泰國蜜柚 |
資料來源:阿洲水果行
全站熱搜